記者葉建雄/綜合報導
為推廣在地農村文化,官澳社區發展協會(5月4日)舉辦「114年度官澳遊四季」第二季活動—《澳麥的神奇魔法》。活動以小麥為主題,帶領民眾走進官澳田野,從認識小麥的一生,到親手參與農事體驗,吸引了許多親子家庭與旅人熱情參與,廣獲好評。

金門官澳遊四季 澳麥的神奇魔法,感受金色麥浪魅力/圖葉建雄攝
本次活動由據點執行長黃玉梨與專管人員黃婷細心策劃,設計包含農村導覽、小麥收割體驗、傳統磨粉及手作小麥製品等豐富內容。活動一開始,由導覽人員帶領大家深入了解官澳在地小麥故事,隨後展開農村生活體驗,讓參與者從田間到餐桌,親自感受農業生產的辛勞與成就。金黃色的麥浪隨風搖曳,成為最美的背景畫面。許多大小朋友表示,第一次這麼近距離體驗小麥生長的過程,收穫滿滿且意義非凡。除了一系列農事操作體驗,官澳社區志工們更貼心準備了豐盛的官澳風味午餐,讓大家在享用地道料理的同時,交流彼此的心得與感動。每位參與者也獲得一份由社區手作的精美禮品,為這場充滿溫度的田園之旅畫下圓滿句點。

為推廣在地農村文化,官澳社區發展協會(5月4日)舉辦「114年度官澳遊四季」第二季活動—《澳麥的神奇魔法》。/圖葉建雄攝
官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能輝表示,很感謝社區志工及顧問團隊一同的參與與支持,讓活動如此順利,也希望透過「官澳遊四季」系列活動,讓更多人走入農村、認識在地文化,體驗土地帶來的感動。未來仍將持續推出不同主題的季節遊程,邀請大家一起感受官澳四季不同的美好與魅力。

本次活動由據點執行長黃玉梨與專管人員黃婷細心策劃,設計包含農村導覽、小麥收割體驗、傳統磨粉及手作小麥製品等豐富內容。/圖葉建雄攝
官澳社區發展協會表示:傳統人力採收小麥時,人在田中採用蹲姿,手掌抓住小麥靠根部的莖,用力拔起,拔滿一把後再站起來,雙手握住麥穗部位,把麥根往腳踝上一甩,用力甩去根上的泥土,然後成行整齊地排列在地上。這樣手掌反覆地拔麥莖,不斷地摩擦,不常作農事的人,手心很快就會起水泡,疼痛不已。拔起的麥桿再經綁在長條板凳的「麥梳」梳下麥穗,之後放在曬穀場曬乾,再以牛馬牽動「石碾」,或以人力持拿「連耞」方式脫粒,並藉風力吹去無用的糟糠,經過一連串的辛勞才能得到收穫的小麥粒。

官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能輝表示,很感謝社區志工及顧問團隊一同的參與與支持,讓活動如此順利,也希望透過「官澳遊四季」系列活動,讓更多人走入農村、認識在地文化,體驗土地帶來的感動。/圖葉建雄攝
金門常見以小麥原料製成的點心有煎小麥粿、小麥糕仔。小麥糕仔也稱作糕仔粿,將炒熟的糯米粉、小麥研磨成細粉,再發酵翻糖,大蒸籠快火蒸熟,昔日清明節和農曆七月金門祭祀多,剛好碰上穀物採收季節,家家戶戶忙著炊糕祭祖,糕仔工序繁瑣,一道程序也馬虎不得,祭拜完祖先後,分別收入鐵盒儲存,務農時攜帶至田野間,當作美味的下午茶點心。
版權所有 請勿翻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