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葉建雄/綜合報導
金門縣文化局今(9)日上午舉辦《潮間的凝視-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》與「驅山走海畫會」年度聯展的聯合開幕式,現場齊聚藝術愛好者、生態關注人士與地方貴賓,共同見證兩場風格迥異、各具特色的展覽同時亮相,為夏日的金門藝文活動增添亮麗風景。

金門文化局雙展聯袂登場 從潮間帶生態到家鄉畫境/圖葉建雄攝
《潮間的凝視》展期自8月2日至8月13日,由長年關注海岸生態的攝影者洪清漳策劃,作品深入記錄金門潮間帶超過1,500種海洋生物,包括首次於台灣紀錄的物種,以及以其姓名命名的新物種-金門鐘螺。透過鏡頭,他捕捉海洋生命力與環境變遷的交織,呈現人與海洋間緊密且脆弱的連結,並呼籲正視外來種入侵、海漂垃圾與生態衰退等問題,展覽亦呈現洪清漳帶領學生踏入潮間帶的珍貴畫面,傳遞「保護海洋,從認識開始」的理念。

《潮間的凝視》展期自8月2日至8月13日,由長年關注海岸生態的攝影者洪清漳策劃,作品深入記錄金門潮間帶超過1,500種海洋生物,包括首次於台灣紀錄的物種,以及以其姓名命名的新物種-金門鐘螺。 /圖葉建雄攝
「驅山走海畫會」年度聯展則自8月8日至8月17日於文化局第一、三展廳展出,十二位畫友展現多元媒材與風格,從細膩描繪浯島自然人文到抽象語彙的精神表達,題材涵蓋鄉村景色、戰地印記、海岸風情等,此次除展出原作,更特別製作大圖輸出版本,讓觀眾可在不同視覺尺度中感受藝術張力,並讓創作者從中反思與精進。

洪清漳指出,攝影不只是記錄,更是一種行動的呼籲,希望觀眾在欣賞影像之餘,能思考如何減少海洋污染、支持友善養殖與防止外來種擴張,他深信,唯有行動,才能讓海洋延續生機。/圖葉建雄攝
開幕式上,張瑞心代理秘書長致詞表示,金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深厚人文底蘊,是藝術家與創作者取之不盡的靈感泉源,洪清漳老師以十餘年的時間守望潮間帶,為金門留下珍貴的自然影像與科學紀錄;「驅山走海畫會」則以畫筆記錄家鄉的風光與故事,展現藝術家對土地的熱愛與堅持,他期盼透過此次雙展,讓更多民眾感受金門之美,進而珍惜並守護這片土地與海洋。洪清漳指出,攝影不只是記錄,更是一種行動的呼籲,希望觀眾在欣賞影像之餘,能思考如何減少海洋污染、支持友善養殖與防止外來種擴張,他深信,唯有行動,才能讓海洋延續生機。「驅山走海畫會」多位藝術家則分享創作心得,表示金門的光影、色彩與文化故事,是畫筆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,透過彼此交流與長年耕耘,作品風格日益成熟,並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金門當代藝術的多樣面貌。此外,配合《潮間的凝視》展覽,9日下午2時至4時,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辦專題講座《潮間帶的眼睛與腳印》,由洪清漳親自分享十餘年的生態觀察與影像故事,邀請對自然、生態與攝影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。

「驅山走海畫會」多位藝術家則分享創作心得,表示金門的光影、色彩與文化故事,是畫筆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,透過彼此交流與長年耕耘,作品風格日益成熟,並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金門當代藝術的多樣面貌。/圖葉建雄攝
金門縣文化局表示,兩場展覽雖題材不同,但同樣源於對土地與海洋的深情凝望與藝術詮釋,誠摯邀請鄉親與旅客把握展期,走進展廳,在畫布與影像之間,感受金門的生命律動與文化底蘊。
版權所有 請勿翻攝